時間:2016-01-22 ? ? ?來源:《中國環境報》
1月21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解讀會,環境保護部人事司、總量司、污防司、環監局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對媒體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如何認識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及環境質量改善與總量減排控制的關系?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陳吉寧部長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已經把環境質量改善和總量控制之間的關系闡述得清晰精辟透徹。概括起來說,就是要遵循質和量固有的科學規律看待這一問題,即質量改善與總量控制是全面與局部、目的和手段、紅線和底線之間的關系。
關于“全面和局部”的關系,目前實行的總量減排,按照可統計、可監測、可考核的“三可”原則,基于國家設定的四種污染物減排比例,主要由重點行業的污染源實行工程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等來完成。涵蓋的污染物種類、污染源范圍以及削減的力度均不足以支撐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前者是“面”上的問題,后者是一些“點”上的問題,對質量改善具有明顯影響的量大面廣流動源和面源涉及的較少,流動源和面源排放量的增加抵消了重點行業的排放量下降成果,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感覺總量年年下降而環境質量改善卻不明顯的原因。
關于“目的和手段”的關系,總量控制只是改善環境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以霾為例,其實質是能源以煤為主的結構、產業以重化工為主的結構以及城市粗放型擴張和環境管理等問題的綜合體現,解決霾要綜合應用各種手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可倒逼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城市精細化環境管理,發達國家解決環境問題的路徑和手段以及我國蘭州、太原等城市的實踐均如此。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千萬噸級高位,總量減排仍是改善環境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和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總量減排就不是主要手段之一,將逐步弱化。
關于紅線和底線的關系?!笆濉逼陂g,質量改善和總量均為約束性指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政府必須完成的任務。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將大力推動五大減排工程,完成總量減排任務具有一定的基礎;而質量改善除了完成這些固定源的重大治理工程外,還要在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量大面廣的流動源和面源上著力,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質量改善是剛性要求的紅線,絕對不能觸碰;總量減排是硬性要求的底線,是最基本的要求??偭繙p排考核必須服從質量改善考核:質量改善和總量減排任務均未完成,將嚴格依法問責;質量改善了而總量未完成,將尊重地方的協同減排,從國家總量指標進行調劑,嚴格執行考核辦法。
“十三五”環保工作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目前已經形成了初稿,并經2016年度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討論,下階段還要進行多輪次對接、專家咨詢論證等工作。
一是把握經濟新常態,科學分析新特征新形勢新挑戰,提出需要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總體思路?!笆濉逼陂g,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是充滿希望、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既是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窗口期、轉折期,也是攻堅期,需要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二是根據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努力使“十三五”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能夠落實五中全會綠色發展的相關內容,承載更多的內容,范圍和視角都有所拓展。其核心在于要充分反映綠色發展的要求,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系,全過程促進綠色發展,厚植綠色發展動力,加快構建綠色發展的內生機制。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并固化近年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念、戰略,以規劃部署改革,以改革促進規劃落實,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劃必須充分反映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新任務、新要求,充分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及配套政策制度精神,目標導向在于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矯治長期以來發展強保護弱、一撥人搞發展另外一撥人搞保護的不正確理念、認識、行為方式、組織機制、制度體系等,系統重構生態環?;A制度。
四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做好任務部署,以好、差兩頭響應社會公眾需求,做好持久戰和殲滅戰的統籌平衡,落實、細化、實化環境質量管理,力爭實現環境質量的總體改善。按照五中全會要求,規劃目標制定上要將環境質量目標納入約束性指標,體現質量倒逼、質量約束?!笆濉币巹澨岢龅木G色發展理念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點,如何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是規劃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五是加大治理力度,統籌運用結構調整、治污減排、達標排放等多種手段,實施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精準治理,抓好一批重大行動和重大工程,綜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和聯動效應。
六是強化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聯動協同,堅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維護生態系統健康安全。
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年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作為第二個實施年,有哪些工作重點?
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不斷深入推進環保督政,依法嚴懲惡意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推進環境信息公開,曝光典型案件,推動法律、法規、政策完善。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環保責任更加到位,企業環境守法意識明顯增強,社會環保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公眾參與、社會監督進一步加強,地方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惡意環境違法行為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一批地區性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強環保督政,推動地方政府責任落地見效。二是加大約談力度,推動地區性環境問題解決。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推動重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改善。四是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堅決打擊惡意環境違法行為。五是集中整治弄虛作假環境違法行為。六是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七是不斷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八是定期公布信訪投訴查處情況。九是積極做好各單項法律修訂,加強與《環境保護法》銜接。
2016年,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一是督促地方全面實施綜合督查,對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履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等進行監督;二是推動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加強固定污染源達標排放監管,加大對環境質量影響大的重點行業整治力度;三是嚴厲打擊惡意違法排污和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四是督促地方環保部門及時公開環境行政處罰信息;五是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執法稽查,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健全對執法人員的正向激勵—逆向約束機制,強化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
如何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
人事司副司長任勇: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是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環保管理體制的重大創新,是環保系統的一件大事。
按照中央的有關任務分工要求,環境保護部和中編辦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推動垂直管理改革工作。環境保護部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正在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初步設想是,按照前期準備、地方試點、全面推進的“三步走”路線圖,平穩有序推進改革工作。在前期準備環節,主要是兩項工作:一是下發一個文件,主要目的是統一思想認識,確保改革期間環保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任務切實落實,同時,對機構編制、人員和資金等事項提出明確紀律要求;二是廣泛調研、廣泛借鑒、深入研究,為制定改革方案打下堅實基礎。第二階段是年內啟動地方試點工作。第三階段是全面鋪開,盡快完成,為抓好“十三五”環保工作留有空間和時間。
推動垂直管理改革總的想法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四個有利于”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一是有利于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問題”切實得到解決;二是有利于環保責任目標任務的明確和分解,關鍵要正確分解到政府各相關部門,并確保得到落實;三是有利于調動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門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四是有利于新老體系的平穩過渡,推動環保事業發展壯大。第一個“有利于”是直接目標,是總書記提出的,是根本問題,首先要解決好;其他三個“有利于”是解決了根本問題后,要達到的效果和避免改革中出現新的問題。最終目標是要通過改革,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統一權威、順暢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和制度保障?。
要實現“四個有利于”,推進過程中要把握好4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環境質量屬地責任,推進地方政府履職盡責。改革不能弱化地方政府屬地責任,不能出現地方黨委政府履行環境質量改善主體責任有推卸、淡化的現象。二是堅持發展與保護“一崗雙責”,明確各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職責分工。要讓抓發展的人同時搞環保,不是一撥人搞發展、另外一撥人搞環保,而是要讓發展與保護統籌謀劃、一體推進,真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三是堅持監管獨立權威,明確環保部門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環保履責的督察職能,增強環保部門督察和行政執法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讓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企業的環保責任切實得到落實。?四是堅持統籌協調,保障和提升改革的綜合效能。垂直管理改革要與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1+6”改革文件部署的各項相關改革相協調,統籌推進,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綜合效能;要強化環保系統隊伍建設,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水平。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進展如何?
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鍵:“大氣十條”發布后,國務院各部門、各省(區、市)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全面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方面,通過貫徹落實“大氣十條”,初步確立了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一是落實政府治污責任,二是出臺配套政策,三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四是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五是健全協作機制,六是嚴格執法監督管理。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難點任務取得突破。一是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總量減排進展順利,三是VOCs治理取得初步進展,四是機動車污染防治穩步推進,五是油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六是監測預警體系進一步健全。
未來一段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將繼續快速發展,煤炭消費量和機動車保有量仍將持續增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近期,將以貫徹落實“大氣十條”為契機,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落實“大氣十條”。組織實施“大氣十條”2015年度考核,落實地方人民政府責任;建立空氣質量改善預警制度,定期通報情況,調度工作進展;實時監測信息公開,每月通報城市排名情況。
二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深入落實新環保法和新修訂的大氣法,加強環境執法,繼續開展專項督查,保持高壓執法態勢。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開展SO2、NOx、VOCs、NH3一次顆粒物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進行工業源、移動源、生活源、農業源的全面管理。強化移動源污染監管,加快淘汰黃標車,實施船舶污染控制。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加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民用散煤清潔化替代力度。
四是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開展區域大氣環境聯合執法監管,統一新建環境準入條件,推進區域環境信息共享,指導長三角地區做好G20峰會空氣質量保障。
五是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啟動冬季重污染天氣“削峰”工作,實施水泥鋼鐵工業冬季錯峰生產、重污染行業冬季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減少建筑施工等綜合性措施。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機制,落實信息報告制度,加強對應急預案啟動和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建立東北、成渝、西北和華中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
“十三五”時期如何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項工作?
污染防治司副巡視員陳永清:“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部將認真貫徹落實“水十條”,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健全完善水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和固定點源水污染排放監督管理,確保“水十條”各項目標任務穩步推進。全力做好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的水環境保護工作,爭取率先突破。2016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綜合協調統籌調度。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實施“水十條”配套政策措施。出臺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發揮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及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作用,促進各項任務落實。配合財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實施一批“水十條”重大項目。
二是加強重大發展戰略水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
三是編制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推動建立科學化、精細化的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體系,制定監管辦法。針對330個水質不達標控制單元,督促地方政府圍繞主要超標因子,編制達標規劃,確保全國地表水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66%,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9%。
四是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起草。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動修法工作,銜接《環境保護法》,全面吸納“水十條”有關內容,力爭在落實地方責任、加強企業監管、推進流域水環境質量管理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五是保護飲用水水源,防治地下水污染。完善水源年度評估機制,調查評估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制修訂技術文件,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及信息公開。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指導各地推進地下油罐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
六是聯合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與住建部共建黑臭水體管理信息平臺。通過衛星遙感、水質監測數據收集、公眾參與、查詢統計等手段掌握治理進展,加強監管。每半年調度公布全國黑臭水體信息。督促地級及以上城市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
七是做好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編制《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組織沿海省市開展重污染入海河流環境狀況的調查,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登記,確定整治清單,開展重點河口海灣生態環境調查評估。
八是有序推進水污染物排放許可管理。在全國造紙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推動造紙行業全面達標排放。指導浙江等試點省份構建直接服務于當地水環境改善要求的許可證管理模式。